凯发k8国际登录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国首个!哈工大以数智赋能“三进”教学
> 凯发k8国际登录凯发k8国际登录> 凯发k8国际登录> 时事要闻 > 正文
来源:2024-07-10 18:21

  “小雪老师,我听说你是智能小百科,你能给我们讲讲‘三进’指的是什么吗?”

  “好的。‘三进’在我国高等外语教育里指的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是落实外语类专业和大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任务的创新之举,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的关键之举。

  ……

  “小雪老师,你太智慧了!”

  “必须滴啊!我有超强大脑和海量数据,我的工作就是帮你出主意、想办法,完成你交给的各种任务,做你的得力助手。”

  前不久,在我校举办的东北地区高校外语类专业“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建设暨课程思政研讨会上,黑龙江省“高等外语教育‘三进’工作协同创新基地”揭牌,成为全国首个设立的“三进”工作协同创新基地。我校在数智赋能“三进”教学方面探索的成果——哈工大“活字”大语言模型和被命名为“理解gpt”的全息数字人助也同步亮相。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武世兴副司长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有中教授对我校为推动东北地区高校“三进”工作所做的贡献给予高度肯定。

全国首个设立的“三进”工作协同创新基地揭牌

  据介绍,黑龙江省“高等外语教育‘三进’工作协同创新基地”依托哈工大建设,以数智外语教育发展为牵引,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数智化平台,探索推进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和新方案。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蕊表示,以数智赋能“三进”教学,是学校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最新重要指示精神的主动领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因势而谋、因时而进推进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

  近年来,哈工大积极构建人文与理工学科融通发展的战略路径,有组织推进学校人工智能等传统强势学科赋能外语学科建设,探索“文工融合”新路径,构建起“外语 思政”“外语 专业”“外语 通识”多元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全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经验和做法荣获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个项目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合作项目。

  学校积极探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把做好“三进”工作上升到落实党中央部署、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高度,主动回答好“高教强国,外语何为”这一时代命题,成立了“三进”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牵头、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三进”教学工作。

  3位教师在2023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两门课程及团队入选首批黑龙江省本科高校外语专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点。

“教学之星”大赛全国一等奖教师代表合影

  黑龙江省本科高校外语专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

  据人文社科学部主任兼外国语学院院长李雪介绍,2022年秋季学期起,我校面向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教学工作,先后在研究生层次开设“理解当代中国”高级翻译系列课程,在外语本科层次开设“理解当代中国”读写、演讲、翻译系列课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国际传播人才,助力学生站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开进航天发射场

学生作业展示

  2023级硕士研究生赵航表示,通过学习“计算机辅助翻译”等相关课程,既领略到了“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又培养了跨文化能力和全球胜任力。未来将积极投身国际传播事业中,为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贡献智慧和力量,让世界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也让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更加响亮。

  2021级本科生喻茜樱子在学习了相关课程后,不仅在2023“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表现优异、荣获英语组写作赛项银奖,还通过层层选拔、获得到政府间国际组织——内陆发展中国家国际智库实习的机会

  实习期间,她代表中国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子、专家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了关于贸易和发展的研究报告,参与了当地政府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项目。“这段难得的实习经历,让我认识到成为一名新时代国际化人才要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将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实践中,努力在世界舞台中央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喻茜樱子说。

喻茜樱子在国际组织实习

  从2023年秋季学期起,学校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课程,探索大学英语“三进”教学,着力提升各专业学生在各学科知识领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面向未来,学校将大力支持“高等外语教育‘三进’工作协同创新基地”建设,加速推进“理解当代中国”知识图谱和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黑龙江省高校乃至全国高校深化“三进”工作贡献哈工大力量。

  文字丨商艳凯

  排版丨齐梓辰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名剧《日出》开启街头常态化演出

  • 海南各地积极防御台风“潭美”

最热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024-10-25 09: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5 09:12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2024-10-25 09:08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2024-10-25 09:03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4-10-25 09:02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2024-10-24 09: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2024-10-24 09:17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2024-10-24 09:11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2024-10-24 09: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2024-10-24 09:08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获益,又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4-10-24 09:05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
网站地图